網站首頁
電 話: 0518-82737999 傳 真: 0518-82737999 郵 箱: team1102@163.com 地 址: 連云港市連云區中山西路26-35 ,基地地址:東海湖西生態園
拓展訓練并非體育加娛樂,而是對傳統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煉和綜合補充。知識和技能是有形的資本,意志和精神則是無形的力量。在何種情況下,能使有限的知識和技能釋放出******的能量;怎樣才能實現與他人的有效溝通或維持更加深入的溝通程度;如何消除個人的自我中心概念,改變對他人、對社會的冷漠心態……那么拓展訓練恰好給參訓者搭建起了這樣的平臺,強調即時的感受讓參訓者在個性化的學習中擁有自己獨特的內心領悟和體驗,注重參訓者在觀念和態度上的轉變,同時強烈的真實感使得參訓者對于學習的記憶比較持久。因此,它不僅拓寬了參訓者宏觀的活動空間,也大大拓展了參訓者微觀的心理空間,參訓者可以重新審視自我,發展自己無所顧及而又2無所不及的本性。連云港拓展訓練 (1)拓展訓練來源于體驗式學習理論 美國學者大衛·高比(David.kolb)于20世紀80年代初構建的體驗式學習模型——體驗學習圈:活動(體驗)-發表-反思-理論-應用-活動(體驗),依次循環。 在大衛·高比看來,有效的學習應該從體驗開始,進而發表看法,然后經過反思,再進行總結形成理論,******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這個理論已經成為很多培訓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核心理論,包括拓展訓練。體驗式學習理論對設計和開發終身學習模式有著深刻的影響,同時對組織構建學習型團隊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西方很多管理者認為,這種強調“做中學”的體驗式學習,能夠將參訓者掌握的知識、潛能真正發揮出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學習模式。 (2)拓展訓練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教學思想 一種學習方法的產生,總有其深刻的教學思想基礎。建構主義教學思想認為:參訓者是學習的主體,有效的學習需要從參訓者的興趣出發,從解決實際的問題出發,只有這樣,參訓者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師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者,其作用在于為參訓者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幫助和指導參訓者建構自己的經驗并引導參訓者從直接經驗中學習。可見,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參訓者為主體的學習過程。與此相應的拓展訓練,無論是學習情境的設置、參訓者以主體身份通過活動獲得體驗,還是拓展教師的指導、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最終成果的形成,都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學習主體觀和教學引導觀。 (3)拓展訓練彌補了傳統培訓教學模式的缺陷與不足 以體驗、經驗、分享為教學形式的拓展訓練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傳統培訓教學在模式上的單一、內容上的枯燥、成效上的不顯著,廣泛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經驗,同時注重適應中國人的心理特征與行為習慣,精心設置了一系列新穎刺激的情境,讓參訓者主動去體會、自行去解決問題,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心理受到挑戰,思想得到啟發,然后在討論、爭鳴中總結分享經驗。這樣的培訓效果是傳統培訓教學所達不到的。 拓展訓練與傳統培訓教學兩種學習方式有著不同的結果,傳統培訓教學的“教”不一定導致“學”,更不一定產生“會”。而在拓展訓練中,參訓者通過參與具體情境中的活動獲得體驗,同時也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有效促進了參訓者向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可見,在拓展訓練過程中,“教”是指通過提供學習情境、信息、游戲等方式,為參訓者創造適合學習的外部條件和環境,其作用是產生“學習”;“會”是指參訓者經過學習以后,回到現實環境中能夠切實運用所學到的理念、知識和技能,或者促使參訓者的行為發生改變。 總之,拓展訓練關注的是參訓者的個性差異,而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客觀真理。它更看中即時的也是更為真實的感受,通過團隊學習,通過親身參與,在拓展教師的引導下力圖轉變觀念和態度來******限度地開啟參訓者的所有潛能,并寄希望于參訓者將這些潛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帶來******的個人績效。